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学院成立于2019年,是依托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举办的现代产业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首批现代产业学院之一。2021年获批重庆市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2024年顺利通过重庆市教委终期验收。

建设目标以重庆市数字化产业和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急需为牵引,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头部企业和重庆制造业强势企业的产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有效衔接,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的机制,增强ICT专业集群办学活力,打造区域内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

组织架构:ICT产业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由校企双方代表组成的理事会,负责对产业学院办学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决策、检查、指导、咨询、监督和协调。理事会设立理事长一人、副理事长一人,理事若干人。聘任高校、政府、行业企业的知名人士担任名誉理事。理事会下设学术分委员会、教学分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每一届理事会任期四年。

学科专业:现电子信息学科为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拥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国家双万计划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建设成效ICT产业学院围绕打造渝东南区域产教协同育人高地的建设目标,按照构建六维协同机制、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产教融合特色化发展的思路,2021年立项市级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以来,通过三年努力,内涵建设成效显著。



一是多方协同,探索形成了“产业驱动、两线三级、六维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ICT专业群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课程大纲;政校企共建“慧谷湖科创实验班”运行2届,校企联合 “嵌入式卓越工程师实验班” 举办3期。经验获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优秀案例。

二是需求引领,加快传统专业改造。调整优化了市级特色专业,设置机器视觉、鸿蒙系统方向。改造通信工程专业,设置5G通信、卫星通信与导航方向。获立项教改项目市级12项、校级16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获批重庆市一流专业建设点。

三是对接主流ICT技术,校企共建教学资源。出版教材6部,认定10门市级一流课程。校企共建案例教材6部;校企共建ICT技术系列课程,新增市级一流课程6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门、一流本科课程示范案例2个。

四是完善平台,改革实践教学。校企共建专业实训室,实践基地,强化联合指导实践。校企共建ICT技术实验实训室4个;共建市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个、大学生实训基地10个;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占比50%以上。进入智能信息技术产业的毕业生比例达 80%以上。

五是外引内培专兼融合,打造双师型队伍。新增市级人才6人、市级团队5个,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入教,选派专业教师赴企挂职锻炼和接受技术培训。

六是攻关微纳光芯片、光纤传感技术,增强地方产业服务能力。例如,研发的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应用与涪陵页岩气管道输运智能监测,研发的微光学扩散芯片应用于华为问界M9AR大幅抬头显示。校企联合获得科技成果奖6项,授权发明专利13项。

特色优势:一是形成“学院-平台-团队”“企业-研发部-项目”的“两线三级”,“课程、师资、平台、项目、管理、评价”六维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获重庆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平台优秀案例。

二是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获互联网+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 556项;获华为 ICT 认证等职业资格证 598 人次。 平均就业率96%以上,部分学生在华为、长安等知名大中型企业就业。

三是自筹经费3000万元建成微纳光电器件与智能感知系统重点实验室,拥有西南地区高校首台具备8nm特征尺寸大面积加工能力的电子束曝光系统,研发连续面形微光学芯片系列产品。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格物楼 电话:(023)72792166
版权所有 长江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