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报考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院)

发布者: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发布时间:2022-06-10浏览次数:3849





博学明德,求实创新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院)期待你的加入





 ☆☆☆ 人才集聚,成果丰满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

国家教学名师1

巴渝学者特聘教授1

巴渝学者讲座教授2

巴渝学者青年学者2

重庆市第三届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

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4

重庆市中学物理名师工作室兼职教授2

国家级教学名师工作室教师2

涪陵区第一届科技拔尖人才10

兼职博导2人、硕导10

重庆市级教学成果4

重庆市级科技进步奖2

重庆市重点学科——电子信息

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页岩气光纤智能感知技术

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智能感知技术与大数据应用

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首批特色专业——物理学

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重庆市一流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重庆市级在线视频开放课程——模拟电路

重庆市级一流课程——大学物理、力学、数字电子技术

重庆市级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与中兴通讯联合共建基地——ICT产教融合创新ICT基地

学校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校与中兴通讯联合共建人才培养模式——通信工程

校(校)企共建科研平台——页岩气光纤感知实验室、光电子技术研究所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

重庆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

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学科专业竞赛奖160余项

录取研究生151


     一、学院简介

 长江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物理学院)秉承博学明德,求实创新院训,经过43年的建设和发展,为国家输送了5417名优秀毕业生,在校生人数达到1784人(学生规模为学校第一)。电信学院拥有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重庆市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和重庆市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目前学院开设有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通信工程等普通本科专业。物理学专业为重庆市首批特色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为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类特色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为校企合作办学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为国家“双万计划”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重庆市一流课程4门(力学、大学物理、模拟电路、数字电子技术)。

    二、专业介绍

物理学(师范)(重庆市特色专业)

专业代码:070201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基础教育,培养思想素质过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在中学及相关教育机构从事物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骨干教师。

主要课程:数学物理方法、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电动力学、量子力学、中学物理习题分析方法、中学物理教材分析及课程标准解读、中学物理教学资源开发、中学物理实验研究、中学物理名师案例分析、中学物理教学技能训练等。

就业去向:面向中等学校、中职学校、高职院校及相关教育部门,从事中学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重庆市一流专业)

专业代码:080714T

培养目标:面向智能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尤其是其中大数据智能化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语言)、Python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微处理器与单片机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前沿、DSP技术与应用、FPGA应用技术基础、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

就业去向:面向大数据智能化类相关企业,从事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物联网等领域的设计、开发、维护、管理;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军队士官等。

通信工程(学校与中兴通讯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实践基地)

专业代码:080703

培养目标:本专业针对4G/5G通信终端工程师、网络优化工程师、无线/有线传输工程师、业务产品工程师、通信工程监理与管理、运维工程师等岗位,培养具有从事本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通信系统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电路与系统、4G/5G移动通信技术、现代通信交换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技术、移动网络规划与网络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卫星通信等。

就业去向:面向通信设备商(中兴、华为、大唐等)、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通信工程建设单位(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通信建设公司、重庆市通信建设有限公司等),从事工程技术研发、工程项目设计、工程项目管理;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军队士官等。

 三、师资队伍

 电信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84人(聘有中科院院士1人、特聘(讲座)教授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34人、高级实验师3人,高级职称占比为59.52%;博士学位教师32人、硕士学位教师22人,具有博(硕)学位占比为64.28%;兼职博(硕)士生导师12人,与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等高校联合招生博(硕)士。

 拥有国家级人才2人、重庆市级人才6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10人;学院荣获智能感知技术与大数据应用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四、办学条件

 学院建有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长江师范学院&中兴通信ICT产教融合创新ICT基地。拥有实验室面积8000余平方米,设备总值2600余万元。学院拥有60个师范专业和20个非师范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中国电信涪陵分公司、华为(涪陵)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分公司、重庆传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粤嵌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华清远见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仓兴达科技有限公司和重庆亨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建立了实践、就业基地,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和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学科研究

 学院以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电子信息)、“微纳光电器件与智能感知系统”重点实验室为抓手,校(校)企共建页岩气光纤感知实验室、光电子技术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围绕微纳光电器件与传感技术、智能感知系统与监测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学科领域(方向),对接智能电子器件、页岩气管道输运、变压器油温和生理健康指标等关键技术。近5年,荣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2项、页岩气光纤智能感知技术高校创新研究群体;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教学改革)项目等1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6部;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市级教学成果奖2项;专业教师获省级以上教学能力竞赛10余项




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视察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



微纳光电器件实验室



    六、人才培养

 学院搭建“电子设计、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和物理创新与技能”等4个学科竞赛团队,形成“444”学科竞赛模式体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



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突出。5年,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物理创新实验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重庆市大学生“合泰杯”电子设计竞赛和重庆市大学生物理创新技能竞赛等赛事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60余次。

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强。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积极推进“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就业”一体化管理模式,以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为核心,全方位开展就业服务。近五年,毕业生以思想素质高、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强和爱岗敬业的特点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151名优秀学生被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高校录取为研究生。


          

           部分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

          部分考研学生:

     七、报考咨询联系方式

联系人

职务

办公室电话

手机

张 敏

党委书记

72792161

党随虎

院长

72790089

夏锴

电子信息技术系主任

杜得荣

通信工程系主任

葛泽玲

物理系主任

秦林

办公室

72792106





地址:重庆市涪陵区聚贤大道16号格物楼 电话:(023)72792166
版权所有 长江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